1、第三: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和非排他性,非竞争即使用不会减少他人的使用,而非排他性指使用不会阻碍他人使用。既具有非排他和非竞争,称之为纯公共物品,比如国防、环保。具有非排他和竞争或者具有非竞争和排他,称之为准公共物品,比如医疗、教育。这些公共物品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主要由供给。
2、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包括垄断的市场结构,公共物品的存在,外部性影响,不完全信息四个方面,1,第一个原因是垄断价格出售商品会导致低效率,生产能力过剩,社会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
3、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
4、市场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后果在政治上或道义上无法接受。(PS:市场失灵是指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一般认为,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等因素)
5、第一:垄断。垄断指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一个大企业或少数大企业对相应部门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独占或联合控制。因为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条件是有效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价格由供求自发决定,可以反映供求的变动情况,实现资源配置最优。但在垄断市场上,供给并不由市场决定,垄断企业可以控制产量,并通过调节产量而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价格,机制无法正常运转,从而导致失灵。
6、外部性问题是指厂家为了减少制作成本,增大利润空间,任意破坏环境,让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不加处理随意排放。从而对环境保护,其他居民生活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
7、出现垄断经济;
8、良性竞争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是在市场中一类产品与可代替产品之间的竞争,但是竞争失败以后,由于市场缺少同类型的产品,容易造成市场垄断,垄断减小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缩小,那么这种现象就需要依靠的力量。
9、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10、外部性。外部性分为两种:一种负外部性,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采取的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但却未给他人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未给他人的补偿将由社会负担,导致社会成本提高,但社会成本的提高未带来社会收益的增加,社会收益依然与私人收益相等,这就造成了社会成本大于社会收益,资源未实现最优配置。一种正外部性,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采取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影响但自己却未获得收益,在这种情况下,该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而社会收益增加的成本却依然由私人负担,这就造成了私人成本大于私人收益,资源未实现最优配置。
1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区域经济不协调
13、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安定,导致分配不合理;
14、一些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不停地掠夺公共资源,却又不让资源有喘息的机会,直至资源面临枯竭。
15、市场失灵是指市场这双无形的手无法有进行资源分配,出现短期失衡的情况。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来形容市场没有正常提供公共产品,导致分配效率低下。从市场机制来看,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经过一定的干预手段可以得到改善。因此,市场失灵时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调节经济。
16、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或不对称性所导致的经济中的不确定性;
17、导致外部不经济行为,市场失衡
18、市场内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出现市场不完全现象
19、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
20、从市场机制来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在越多的竞争中发展越快,收入与财富向资本越集中,用俗话说,那就是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资本家对其员工的剥削导致员工越来越穷,而其员工为资本家所带来的财富则使资本家越来越富有,资本分配极度不均,这样的差距容易造成市场的消费水平变小,市场发展受到限制,市场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21、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22、第二个原因是经济社会需要一类被称之为公共物品的商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23、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
24、外部性问题
25、失业是市场机制的作用,当资本为了追求规模,提升工作效率,那么就会进行大批量的裁员,引进机器来代替人工,另一方面是市场发展周期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稳定,从而导致劳动力失业。但失业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容易导致民众消费水平降低。
26、市场行为的外部性可能产生负面的外溢效果;
27、垄断。垄断指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一个大企业或少数几个大企业对相应部门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独占或联合控制。在垄断市场上,垄断企业控制产品供给,并通过调节产量而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价格。因此,市场机制无法正常发生作用,出现市场失灵。
28、对企业发展不利,无法满足市场机制运行的外部环境条件。
29、对于公共产品来说,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对于生产者来说,他们是不会主动去生产的,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只要公共产品不产生拥挤,那么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一旦市场失灵,那么公共产品必然会导致不足。
30、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31、市场失灵就会导致发展起点高的地区发展越来越好,偏远落后的地方发展就会因为资源的流失越来越落后,这种现在严重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32、第四: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又称信息不完全,交易中的每一个人所拥有的信息各不相同。而逆向选择,也可称为优汰劣胜。好的产品往往被差的产品淘汰出局。例如市面上各类感冒药,有中药和西药两种,通常一般的西药见效快,药效短期内明显,而中药见效慢,疗程久,对于广大年轻人来说购买西药的频率远远大于中药,但是西药副作用也十分明显,尤其是含较多咖啡因成分的西药,治表不治里,容易二次复发。这也可以称为逆向选择。
33、(1)公共物品。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市场无法实现公共品的有效供给
34、(2)外部效应。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会给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但并未获得补偿或付出代价,进而会导致不合理的生产产量。
35、第二:外部性。外部性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外部性,另一种是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指某种经济活动给无关第三方带来的经济利益,即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负外部性指某种经济活动给无关第三方带来的成本,即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36、市场存在着垄断或不完全竞争,使其并不总是产生最有效的结果;
37、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不均
38、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外部性是指交易双方的经济行为未经交换而强加于其他方的经济影响。
39、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物品的消息权力m机制失灵。
40、在经济社会中,信息成本十分高昂的情况下,信息不可能得到均匀分配,信息不完全可能造成垄断。
41、(3)垄断。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垄断使得商品在一个高价格和低产量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