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知识如下:
2、茶叶,俗称茶,一般包括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jiǎ),茗,荈(chuǎn)。茶叶成分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有益健康。茶叶制成的茶饮料,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3、红茶发酵程度——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主要花色——祁门红茶、滇红、英德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等。主要功效——红茶温热利养胃:红茶属全发酵茶类。与绿茶明显不同,红茶具有温热的特性。寒凉性体质(虚寒、内寒)或消化道胃病(如溃疡病、慢性胃炎等)者,较宜饮用红茶。红茶、黑茶、青茶等都需要用沸水高温冲泡。
4、②春秋时期至西汉初:大约2000年前,茶叶作为食用;
5、④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饮茶已十分普及,兴起茶道;
6、一、茶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7、点茶,斗茶:较之于唐代煎茶,宋人更喜爱典雅精致的点茶艺术。由于宋代饮茶之风炽热,所以还风行评比调茶技术和茶质优劣的“斗茶”,亦称“茗战”。中国斗茶始于唐而盛于宋,随着贡茶的兴起应运而生。
8、绿茶:不发酵茶,具有清香、色泽鲜绿、口感清淡等特性。
9、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
10、五大茶类是指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
11、绿茶:绿茶是六大茶类中唯一一个未经发酵的茶,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和干燥。绿茶的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主调。
12、二、茶区的分布
13、⑨改革开放后,的支持和重视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道开始复兴。
14、中国茶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关于茶文化可以从三个层面认识:一、茶观念文化,包括茶农、生产者、茶商、品茶者的观念、理念——对茶的认知、价值、功能,这是茶文化的核心;
15、茶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16、①神农时期:大约5000年前,茶生叶被用来煮着喝,作药用;
17、白茶:白茶是微发酵茶,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萎凋、干燥。白茶的干茶满披白毫,色泽银白灰绿,汤色清淡。
18、⑥明代:据今600多年,朱元璋下诏“摆造龙团,惟芽茶以进”,撒茶开始流行;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
19、②我国的云南地区有树龄超过2000年的野生大树:
20、世界茶区分布
21、半发酵茶乌龙茶比如:铁观音,大红袍。发酵茶比如:普洱茶,白茶。这里的白茶比如“寿眉”“白牡丹”。还有红茶比如:“正山小种”。其实乌龙茶和红茶的界限没那么清晰,比如法律规定年满18周岁算成年,17岁11月29天都不算成年。中国还有很多茶的品种,细分分不好的。还有花茶,其实这不能分在茶中只能说用水泡的饮料。比如玫瑰花,杭白菊,薄荷叶等。至于茶道,我个人认为不要拘泥,自己想怎么泡怎么喝就怎么来。不需要有标准答案。喝茶本来就是一件享受的事,我觉得规矩多了就不能安神静心了。
22、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23、①神农尝百草至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
24、红茶:全发酵茶,具有甜香、色泽乌黑红润、口感醇和等特性。
25、乌龙茶: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乌龙茶的干茶色泽青褐,茶汤橙黄至金黄,有独特的香气和滋味。
26、④茶称谓起源于中国。
27、绿茶是不发酵的茶叶,常见的有西湖龙井、碧螺春等;红茶是全发酵的茶叶,常见的有祁门红茶、正山小种等;乌龙茶则是半发酵的茶叶,常见的有安溪铁观音、大红袍等;白茶则是微发酵的茶叶,常见的有白毫银针、白牡丹等;黑茶则是以紧压茶为主,常见的有普洱熟茶砖茶、安化黑茶等。这些茶叶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风味,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选择。
28、茶叶分几大种,一般按发酵程度分,有:绿茶,没有发酵的茶,比如龙井,安吉白茶,没错安吉白茶是一种绿茶。
29、⑤宋代:1000年以前,讲究水质、斗茶活动,是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已达登峰造极;
30、茶道中的“道”并非许多专家和教授说的那么复杂,道就是自然界规律,你遵循了自然界的规律,自然就水到渠成的事。
31、红茶:红茶是全发酵茶,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茶的干茶色泽乌润,茶汤红亮鲜明,有特别的甜香味。
32、茶道与茶知识许多部分是相同的,都必须是以“茶”为主体,学好了茶,才有可能成就茶道。
33、五大茶类基本知识如下:
34、黄茶:发酵度在20~70%之间,具有醇厚香高、色泽黄亮、口感鲜爽回甘等特性。
3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据历史资料考证,茶树起源于中国。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就发现茶有解毒的功效。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中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36、黑茶发酵程度——黑茶属后发酵茶类。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普洱茶是在已经制好的晒青绿毛茶上浇上水,再经过发酵制成的。普洱茶具有降脂、减肥和降血压的功效,在东南亚和日本很普及。主要功效——黑茶普洱去油腻,普洱茶有良好的去油腻、助消化的功效。法国人尤其喜爱它,并称之为“刮油茶”。法国曾有实验:每人每天喝3杯普洱茶,1个月后,许多人减轻了体重,并降低了血脂。4.乌龙茶发酵程度——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主要花色——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丛、冻顶乌龙茶等。主要功效——青茶乌龙能减肥:乌龙茶(青茶类)属半发酵茶类,被誉为“苗条茶”、“美容茶”等。日本临床试验证明,乌龙茶能显著降低胆固醇和减肥。
37、二、茶行为制度文化,茶农的栽种、耕作及相关做法,生产者炒茶、制茶的行为、工艺及操作规范,泡茶品茶的各种行为及礼仪等;
38、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分布在世界五大洲,其中亚洲的面积最大,并以中国为最。
39、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以生产红茶为主,出口占据欧洲市场的主要部分;日本主要生产蒸青绿茶,有小部分乌龙茶;中国的茶叶种类最齐全,有六大茶类。
40、白茶制作工艺——白茶则主要是通过萎凋、干燥制成的。白茶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主要花色——白毫银针、白牡丹。主要功效——白茶防龋齿: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类,常见的有“毫银针”、“寿眉”、“白牡丹”等。美国研究显示,白茶可增加机体的溶菌酶,能使细菌细胞壁裂解而。白茶还对预防肺炎、龋齿等感染非常有效。
41、茶知识是茶道的基础,失去了茶知识,或不了解茶、不喜欢茶、不珍惜茶,平时泡出泡好每壶茶,那是不可能谈得上茶道的,是肤浅的。
42、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43、乌龙茶:半发酵茶,具有花香、色泽青褐光润、口感甘爽醇厚等特性。
44、③茶叶是从唐朝起自我国向朝鲜、日本、荷兰、葡萄牙、英国、俄国、美国等传播:
45、⑦清代:300年以前,茶馆开始盛行,中国茶开始大量出口,独布世界茶市,乌龙茶、红茶、白茶的工艺相继形成:
46、三、茶物质文化,包括各种类型的茶叶,各种茶具,各种炒作、制作茶叶的器具,甚至设备设施。
47、绿茶主要花色——西湖龙井茶、碧罗春茶、黄山毛峰茶、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茶、信阳毛尖茶、竹叶青、都匀毛尖、五山盖米茶、普陀佛茶。主要功效——绿茶清凉解热毒:与其他茶相比,绿茶中的许多成分都得到了较好保留,常饮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虚热、内火、炎症病变和消化道肠道疾病(如肠炎、痢疾等)者,较宜饮用绿茶。绿茶冲泡水温不要太高,80℃—90℃即可,白茶、黄茶也类似。
48、白茶:微发酵茶,具有清雅的花香、色泽银白光滑、口感清淡凉润等特性。
49、③汉朝:1500年以前,茶叶已成为宫廷饮料;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成都是我国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
50、⑧清末至建国前,由于清腐败和战乱,茶道走向衰弱:
51、以上知识仅供参考,建议阅读相关书籍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52、泡茶:元代人已开始普遍使用茶叶或茶末煎煮饮茶,不加或少加调料。这种简便、纯粹的“清饮”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加上后来的沸水冲泡法,到了明代,就形成了“泡茶”这种饮茶方式,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