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偶对仗,结构一样。
2、见乙不见甲,借喻略本体。
3、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来。——《反对八股》
4、夸张词句表事物,突出特征更加强。
5、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全集》第三卷
6、)比喻歌
7、玫瑰像一个害羞的女孩,微笑着向人们点头致意。
8、拟人的分类:
9、(10)反复歌
10、河水清澈见底,像一条透明的蓝色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11、人物相拟文活泼,强烈感情来抒发。
1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13、托义于物叫象征,事物形象表特征。
14、借代富有形象性,事物特征更鲜明。
15、(4)夸张歌
16、明喻甲象乙,暗喻甲是乙。
17、反语是反话,讽刺味辛辣。
18、一、定义不同
19、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老舍《月牙儿》
20、排比可记叙,排比可抒情。
21、“夸而有节”正刚好,增添文采助想象。
22、拟人的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23、解析:“羞羞答答”是AABB式格式。这一成语原本用作表现人类中的女性害羞的自我感觉或情态,但所造句子却将其用于表现雌性小鸟在雄性小鸟的爱情感召下的特定情态,属于拟人-拟物手法。
24、排比一大串,语气多连贯。
25、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事物当做人来写,使事物具有人格化。这样的修辞方法叫拟人。例如:高粱涨红了脸,谷子笑弯了腰。
26、滔滔话语来,串串妙句挥。
27、二、作用不同
28、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9、借代非借喻,借喻非借代。
30、(8)双关语
31、以此代彼是借代,以此喻彼是借喻。
32、这些荷叶高高低低,有的像两姐妹在镜中梳妆;有的像温暖的母女相互依偎;一阵风吹来,有些风在跳舞,像一群跳舞的小精灵。
33、文艺创作用“反复”,强调主题语意尽。
34、拟物:是有时把物当做人来写。例如:放学回家的妞妞把在学校的新鲜事,向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和奶奶说个不停。或者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例如: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我的脸庞。
35、含蓄幽默细品味,或是暗示或讽刺。
36、结构相类似,意义相关联。
37、借代象借喻,统统略本体。
38、条理更清晰,层层递进说。
39、拟物就是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40、(1)把人当作物来写。例如:
41、(9)排比歌
42、字句对称,节奏铿锵。
43、朗朗上口,易记心上。
44、区别是:定义不同、作用不同、分类不同
45、(2)把有生物拟人化。例如:
46、描写文章忌呆板,比拟生动形象化。
47、形象特征细品味,以物思义含意中。
48、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老舍《龙须沟》
49、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50、拟物的分类:
51、三、分类不同
52、(5)象征歌
53、拟人把物拟成人,物物比拟叫拟物。
54、拟人: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55、(3)比拟歌
56、拟物:他跑的像兔子一样快,妈妈根本就追不上
57、“反复”手法用得妙,文章精彩锦上添。
58、(2)借代歌
59、这些闪电的影子,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高尔基《海燕》
60、词性相同,字数相当。
61、说乙再说甲,人们叫引喻。
62、(3)把抽象概念拟人化。例如:
63、强调又深入,道尽满腹情。
64、(1)把非生物拟人化。例如:
65、在雄性小鸟的爱情呼唤下,雌性小鸟羞羞答答地从洞中探出了脑袋。
66、反复反复意回还,加强节奏如心弦。
67、玫瑰像生物一样向人们点头致意。
68、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69、请听《排比歌》,排比好效果。
70、“言过其实”叫夸张,表达感情非寻常。
71、(6)对偶、对仗歌
72、(2)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如:
73、“夸而无节”成狂言,信手败笔损文章。
74、比喻打比方,生动又形象。
75、“雪压冬云白絮飞”,“冬云”借喻象征“絮”。
76、讽自警钟响,刺敌如刀枪。
77、说理记叙巧反复,加强话语印象深。
78、托义于物是象征,以此喻彼叫借喻。
79、双重含义双关语,明说暗讲隐意指。
80、拟人拟物叫比拟,似物把人拟成物。
81、(7)反语歌
82、(3)把抽象概念当作物来写。例如:
83、拟物的作用:拟物常常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84、增强文气势,感人动心扉。
85、秋天到了,树上的果实呈现出金红的笑脸,他们都对我们点头微笑。
86、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