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怀念。
2、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3、仍怜故乡水,送行舟。
4、《渡荆门送别》
5、如何把四种景象融合在同一个画面中呢?作者用一个“随”字把“山”与“野”联结在一起,用“入”字把“江”与“荒”联结在一起。“随”字描绘出山脉的走向与趋势,富有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画在你面前徐徐展开。随着山脉的走向越来越低,最终没入大地,平原也愈加广阔,诗人的视野也更加开阔,而“尽”字则道出了山脉消失,平原呈现时,诗人眼前豁然开朗的喜悦感觉。“入”字则带着强烈的楔入感,描绘出了长江冲击荒原的力量,也激发着作者的豪情。作者内心的激昂奋进,也随着水流奔向遥远的天际。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入”字有同样的意蕴。
6、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8、应该是《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约作于李白出蜀之时。
9、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10、作者:李白
11、都渡荆门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
12、“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1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杜甫问李白你如何才能踏上这样远的旅程,指出李白的心思与众不同,愿意背井离乡。
14、渡荆门送别
1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杜甫赞美了山间的气候宜人,傍晚的景色尤其美丽,飞鸟在空中飞舞,与李白一同返回。
16、全诗反映了诗人的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和思念之情。《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在出蜀漫游时所作,此诗由写远游点题,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17、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好友李白的离别之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和旅途的凄凉,流露出对李白远行的祝福和思念之情。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表达了离别中的复杂情感。
18、扩展资料
19、[唐]李白
20、渡荆门送别李白,李白是指李白这位著名的诗人,这里指的是他离开荆州的时候,杜甫前来送别。
21、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22、此地一为别,孤蓬征。这里是杜甫与李白的离别地,李白即将踏上千里之行。孤蓬是指飘荡在天空中的蒲苇芦苇,寓意李白独自行走在茫茫旅途中。
23、“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24、他眺望着远方的云山,思绪万千,不禁吟咏起那首脍炙人口的《渡荆门送别》。整个场面充满了诗意和情感,让人感受到李白的离别之痛和思乡之情。
25、阳春布德泽,草连天。李白的离去如同春天的阳光,给大地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草地连绵无边,如同一片天空。
2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在这一联,短短十个字,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这句的意思是山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种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长江,写的是远景。其中“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7、从诗的内容看,诗人已离开故乡,经巴渝,出三峡,这时刚刚渡过向有楚蜀咽喉之称的荆门山,前面便是浩渺无垠的洞庭湖了。看到眼前奇丽壮美而又变化多端的自然景色,诗人满怀激情,写下了这首纪游兼写景的佳作。
28、此辞欢迎妇,妾以报君恩。这是杜甫说自己暂且代表李白家中的妻子送行,以表达对李白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29、在遥远的唐朝,伟大的诗人李白乘船渡过荆门,即将离别故乡。夜幕降临,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江风轻轻吹过,带走了一天的疲惫。李白独自站在船头,凝望着远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离愁别绪。
30、客舍青青柳,长亭杳杳菊。杜甫用青青的柳树和杳杳的菊花来描绘旅途中的客栈和长亭,表达了离别时的悲伤和凄凉。
31、“仍怜故乡水,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32、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杜甫描述了园中青青葵花,形容了早晨的景象,葵花上还挂着清晨的露水,等待着太阳的升起。
33、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3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以采菊为象征,表达了自己潇洒自在的心态,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南山的美景。
35、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杜甫用诗情画意地描绘了荆门的地势,青山横卧在北郭,白水绕城而过,展现了荆门的壮丽景色。
36、《渡荆门送别李白》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杜甫对好友李白远行的离别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简要解释:
3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8、《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39、原文译文对照
40、“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这一句是长江近景的描写。“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
41、唐·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