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是以“案卷”为单位整理。二是以“件”为单位整理。
2、文件收集:首先,需要收集所有相关的文书文件。这包括日常办公文件、会议纪要、报告、通知等。确保收集齐全,无遗漏。
3、(2)各单位专门业务档案一般按“卷”或是“盒”整理。
4、放置备考表
5、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档案分类编号的规定,编制企业档案分类编号方法。
6、此外,还需要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处理损坏或遗失的文件,更新目录和索引信息,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可以考虑将传统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电子档案系统,以便于更加高效地进行档案的查询、利用和管理。
7、立卷(整理成件)
8、档案分类整理的方法:
9、档案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目和档案检索、档案统计、档案编辑和研究(见档案文献编纂)、档案提供利用。这8项工作的划分只是相对稳定而不是绝对的,也有分为6个环节的,也有分为基础工作和利用工作两大部分的。档案管理的对象是档案,服务对象是档案利用者,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即是档案的分散、零乱、质杂、量大等状况与社会利用档案要求集中、系统、优质、专指、广泛之间的矛盾。社会对档案需求的满足程度取决于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则要适应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扩展资料:档案的分类管理:
10、)以“件”为单位档案整理的适应范围:
11、三、档案组成案卷的原则与方法
12、以“案卷”为单位整理。
13、装订与修复:对文件进行装订,确保文件的整洁和美观。装订时,应注意文件的排列顺序,如正本、定稿、正文、附件等。对于破损的文件,应进行修复,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14、一类中不同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各编一本案卷目录。一类中卷内目录的编制分保管期限按案卷号的排列,编页号、装订成册做备考表,以保证组卷质量的要求,便于保管利用。
15、)以“件”为单位文书档案整理的依据是2006年12月国家档案局发布的8号令和2000年12月发布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16、员大会记录
17、(2)行政管理中形成的计划、总结、考核、人员、工资等文件材料。
18、需要整理清楚欲建支部的所有员,预备员,积极分子的名单,材料
19、)一般来讲,一份文书材料、一张纸或、一盘录音带或录像带、一本表册或证书、一面锦旗、一个奖杯等均为一件。文书材料的正本与定稿作为一件,正文与文件处理单为一件(处理单包括:收文处理单、拟办单、发文稿头纸及领导批示的签批条等),转发件与被转发件为一件,正文与附件作为一件,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报表、名册、册、刊物等每册为一件,来文与复文及其他相关文件可为一件。
20、建立费缴纳当然
21、(1)上级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颁发有关幼教的方针,政策、指示、决定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22、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基本建设、科学研究、设备仪器、产品)、会计档案、干部职工档案(人事档案)、诉讼档案、还有档案、音像档案、电子档案等其他不同类型档案,不同载体的档案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和要求。但整理原则是相同的。即“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23、制定公司档案规章制度;确定档案工作负责人、部门;向各部门档案员宣传公司档案规章制度,要求各部门按规定定期向负责档案管理部门上交档案;档案部门及时做好档案收集工作;平时做好档案的保管工作及对各部门档案管理的指导工作;定期统计公司档案;做好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为公司的主要工作服务
24、重要的是设置支部书记,委员
25、明确了幼儿园的职能任务特性,就可按其收集文件材料。
26、四、案卷的排列与编目
27、档案的建立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8、企业生产、技术等管理性文件要按其文件内容分别归入生产、科研、基建、设备等类中统一编号。
29、保管档案材料:建立健全的档案保管制度,制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和使用权限等规定,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做好档案的防火、防湿、防虫等工作,以保护档案的质量和价值。
30、划分类别和级别。筛选工作完成后,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先按照文件所属部门名称进行横向分类,再按照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进行纵向排列,无法划分级别的文件,可酌情与本部门文件并列归档。
31、)以“件”为单位整理的档案,其基本保管单位是件。以“件”为单位整理的文书档案最后要装入档案盒内。
32、幼儿园档案反映幼儿园贯彻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开发早期幼儿智力的真实记录,是进行幼儿保教、科研和交流总结、探索幼教规律的必要条件和可靠依据,是广大幼教工作者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国家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档案管理工作是幼儿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它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可以有效地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和作用,更好地为幼儿园各项工作服务。
33、按其职能任务确定立卷范围:
34、按其职权任务分设机构。
35、确定归档范围
36、)对筛选出来的文书档案进行索引、编目;
37、(3)科技档案按“卷”整理,整理要求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0)执行。其中科研档案还可按国家档案局颁发的《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DA/T2-92执行。基建工程档案按照国家档案局、国家计委1988年颁发的《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38、分类(归档方法)
39、)以“案卷”为单位整理的档案,其基本保管单位是案卷。案卷卷皮有软卷皮和硬卷皮2种,硬卷皮型号有1.2,1.5,50px三个规格,以软卷皮装订的档案必须按案卷顺序装入档案盒。
40、整理档案材料: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进行系统整理。包括分类、编号、盖章、归档等工作。整理时要注意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1、案卷的排列
42、(1)全县副科级以上各级的机关、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需归档的文书档案按“件”整理。
43、利用档案材料:充分利用档案材料,为组织的工作提供支持和参考。可以通过档案的查阅、复制、调阅等方式进行利用。同时可以将档案材料进行数字化处理,便于管理和利用。
44、归档档案材料:将整理好的档案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分类规则进行归档。可以采用文件夹、卷宗、册页等形式进行归档。同时要编制档案目录并建立档案检索系统,方便档案的查阅和利用。
45、按其职权任务特性分类
46、)以“案卷”为单位档案整理的依据是1987年12月国家档案发布的《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和《文书档案案卷格式》
47、(3)声像、电子、实物档案按“件”整理,电子档案整理要求按照国家档案局发布的《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执行。档案整理按国家档案局2002年发布的《档案管理规范》
48、文书档案的整理是一项细致且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文件的收集、分类、编号、装订以及归档等多个环节。以下是文书档案整理的一般步骤:
49、二、按其职权任务、特性形成的文件材料的归卷
50、收集档案材料:按照建设方案制定的工作计划,收集组织的各类档案材料。包括务会议记录、理论学习材料、员发展、教育和考核等方面的文件、资料等。
51、)按“卷”整理的文件整理步骤是:文件分类、鉴定保管期限、排列、编页号、编制卷内文件目录、装订案卷、填写备考表、填写案卷封面、编写立卷说明、编制案卷目录、编制全引目录、档案排架。
52、(7)保教组形成的教学工作,保育管理、科研课题,招生、师资管理等文件材料。
53、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只设一级类目,有文书档案,保教档案、保健档案、设备档案、基建档案、科研档案、会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
54、步骤和顺序如下:
55、(5)园务委员会产生的会议记录等文件。
56、凡是记述反映主要职能活动形成的文件材料立卷;非职能任务形成的文件不立卷。
57、这些步骤有助于确保档案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提升组织的组织建设水平。
58、以上就是建立档案的一般步骤,具体的操作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59、)根据编目情况进行电子化,提高档案检索效率;
60、一、档案整理按其职能任务特性,完整收集文件材料
61、归档与存放:将整理好的档案按照分类和编号进行归档,并妥善存放在专用的档案柜或档案室中。确保档案的存放环境干燥、通风、防火、防盗,以保障档案的安全和完整。
62、目录的编制
63、确定保管期限。凡是在本机关实体及其职能上能构成全局程度影响的文件,均需要永久保存,其余归档文件可根据其价值的影响时长及相关规章制度来预留足够的保管期限,不可过早销毁。
64、上级来文需要贯彻执行的重要文件材料立卷;而上级的普法性文件与职能任务无关的不立卷;非属不重要的发文不立卷。
65、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按产品型号分类;按设备型号分类;按科研课题分类;按工程项目分类;按专业性质分类;按组织机构分类;按时间分类。
66、(8)保健组形成的幼儿健康,环境卫生,膳食等文件材料。
67、分保管期限
68、(10)财务室形成的会计档案。
69、文件检查与整理:对收集到的文件进行初步检查,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对破损或模糊的文件进行修复或复制,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可靠。同时,去除不必要的文件或重复件,减少整理工作量。
70、按照相关章程进行筛选。一般来说,没有当前和后期参考、使用或执行价值的文件无需保存,此类文件可以首先剔除并进行销毁,剩余文件则可根据本机关单位关于文件归档管理的具体要求进行筛选。
71、计算机检索
72、机构产生的文件材料的内容。
73、制定档案建设方案: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确定档案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计划,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方案应包括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内容。
74、分类后结合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分别组卷,组卷是在一类之内,将单分的文件材料系统化整理,按照它们在形成和处理过程中的联系,编成各个案卷。或将有关某一问题或某项工作活动密切联系的文件材料组成案卷,反映出工作活动的来龙去脉。
75、(3)群工作形成的会议记录,、、工会等文件材料:
76、员,预备员,积极分子档案
77、)以“件”为单位整理就是按照文件材料形成和处理的基本单位即“件”来进行整理。
78、总之,文书档案的整理是一项需要细心、耐心和专业知识的工作。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操作,可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读性,为组织的决策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79、以“件”为单位整理。
80、参加上级会议交流经验体现自身职能活动的重要经验交流材料,应单独作为重要活动文件立卷。
81、将全部文件收集起来。文件归档工作是按一定周期进行的,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一个季度,因此进行归档工作时,首先要以年或者季度为单位,将所有文件收集齐全,确保后期归档工作顺利进行。
82、案卷分类后按不同的保管期限排列。每年一类中同一保管期限下形成有规律的案卷排列。
83、)所谓案卷,就是一组密切联系的文件的组合体。立卷是一个分类、组合、编目的过程。分类即按照立档单位的档案分类方案,对文件材料进行实体分类;组合即将经过分类的文件材料,按一定形式组合起来;编目即将经过组合以后的文件材料,进行系统排列和编目。
84、(4)会计档案按“盒(卷)”整理,整理的依据是财政部、国家档案局1998年发布的关于《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
85、制作目录与索引:为整理好的档案制作详细的目录和索引。目录应包含档案的名称、编号、形成时间等信息,索引则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维度进行编制,以便于快速查找和定位档案。
86、文书档案整理的步骤:
87、)对文书档案进行筛选、分类、整理;
88、)对文书档案进行归档,根据企业文化、标准等划分档案分类;
89、(2)企事业单位有关群工作、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类归档文件材料按“件”整理,
90、档案建立的步骤包括:确定档案建设目标和任务,制定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建立档案管理组织机构,确定档案管理责任人,开展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和电子档案平台,加强档案安全保密工作,定期进行档案审查和整理,开展档案利用和服务工作,建立档案管理评估机制,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工作。
91、文件排列
92、(6)家长委员会形成的家长工作、会议记录、问卷调查等文件材料。
93、档案组卷的方法
94、(9)后勤组形成的设备、仪器,固定资产管理等材料。
95、幼儿园档案整理原则与方法
96、分类与编号:根据文件的性质、内容、形成时间等因素,对文件进行详细的分类。可以按照部门、年度、项目等维度进行分类。分类完成后,为每个文件或文件组分配唯一的编号,以便于后续的查找和管理。
97、分类编号要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并且要便于保管和提供利用。
98、在写收集档案工作计划前,需要了解公司主要业务、各部门职能及产生的文件,确定归档文件内容;版了解现阶段公司权对档案的管理情况,包括负责人、制度、是否有专门库房等
99、(1)大部分单位短期保管(现10年)的文书档案,乡财政所、中心学校等二级机构文书档案一般按“卷”整理
100、(4)教职工代表大会形成的文件材料。
101、)以“案卷”为单位整理就是立卷,即按照文件材料在形成和处理过程中的联系将其组合为案卷。
102、)以“案卷”为单位档案整理的适应范围
103、运用计算机做文书档案永久卷的著录。编制专题目录。